低鈉鹽對心血管保護作用在國內外具有普適性
一項最新研究結果證實低鈉鹽可降低心臟病發作,以及中風、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風險;與此同時,低鈉鹽對心腦血管疾病的保護作用,同樣適用于世界各地的所有人,不論國家和人群。由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特聘教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榮譽高級研究員田懋一團隊完成的一項最新成果《低鈉鹽對臨床結果的影響: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2022年8月10在線發表于最新一期《英國醫學雜志》的子刊、英國心血管學會官方雜志《心臟》上。
心腦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血壓升高是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主要風險。導致血壓升高主要的飲食因素是過多鈉的攝入,以及過低鉀的攝入。膳食中鈉的主要來源是食用鹽,其成分接近于100%的氯化鈉。低鈉鹽是低鈉高鉀的食鹽產品,其中一部分氯化鈉被氯化鉀所代替,在不減少咸味的同時降低了鈉的比例,并通過降鈉、補鉀的雙重作用以實現降壓目的。
在此之前,國內多個高等院校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共同協作攻關,在我國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等5個省區的600個村莊納入了20995名罹患腦卒中或腦卒中的高危患者,開展了一項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低鈉鹽與腦卒中關系研究”(簡稱SSaSS研究)。其研究主要結果于2021年8月發表于世界頂尖的醫學雜志《新英格蘭醫學雜志》。
這項研究經過5年的隨訪后,將食用低鈉鹽與食用普通食鹽的研究對象進行比較,首次證明了低鈉鹽可以降低腦卒中、心血管疾病及過早死亡的風險,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同時田懋一團隊在今年年初發表在《循環》的衛生經濟評估結果進一步證明推廣低鈉鹽可以實現低成本高收益,在人群層面低鈉鹽可作為行之有效、可實施、可持續、低成本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推廣到全球。但其中也有學者認為這些研究僅在我國地區展開,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顯著保護效果是否同樣適用于其它國家和其它人群并不明確。
在這樣的背景下,田懋一教授聯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布魯斯·尼爾教授團隊,有針對性地開展了關于低鈉鹽臨床效果的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此薈萃分析匯總了截至2021年8月在歐洲、西太平洋地區、美洲和東南亞等世界各地進行的21項有關低鈉鹽的隨機對照試驗,共包含研究對象近30000人,低鈉鹽的干預時間從1個月到5年不等。干預所用的低鈉鹽中含有氯化鈉的比例從33%到75%不等;含有氯化鉀的比例從25%到65%不等。
數據分析表明,低鈉鹽降低了研究對象的血壓。總體來看,收縮壓、舒張壓分別平均降低4.61毫米汞柱和1.61毫米汞柱。無論研究對象的地域、年齡、性別、入組研究前的血壓水平和鈉鉀攝入水平如何,采用低鈉鹽代替普通食鹽均能起到降壓效果。其中低鈉鹽的降壓效果大小和低鈉鹽的成分有關,低鈉鹽中氯化鈉的比例每降低10%,收縮壓會多下降1.53毫米汞柱,舒張壓多下降0.95毫米汞柱。
上述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博士生尹學珺解釋:由于低鈉鹽對心腦血管起到的保護作用是通過低鈉鹽降低血壓而實現的,在既往所有的隨機對照試驗中都觀察到了低鈉鹽的降壓效果,這樣為低鈉鹽可以在我國以外的人群可能起到的普適性效果提供了堅實的證據。
本文通訊作者田懋一教授強調:從現有與低鈉鹽相關的研究可以看到,低鈉鹽中所添加的氯化鉀并不會帶來額外風險;雖然從理論上擔憂過多鉀的攝入可能誘發血鉀水平升高,但目前尚沒有確鑿的證據說明存在這一潛在風險。
專家評價指出,以上研究結果表明,低鈉鹽可以降血壓并非偶然。研究結果進一步支持了在臨床實踐和公共衛生政策中,應采用低鈉鹽作為減少膳食鈉攝入量、增加膳食鉀攝入量、進而降低血壓和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人群干預措施。
作者:衣曉峰
來源:人民日報